top of page
  • archbact

More than a WOW(二)Handy & robust field instruments save our life

已更新:2023年12月5日

如同之前提到的,極區研究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在於釐清暖化或冰川消融的過程中,溫室氣體的產生與消耗速度為何,並連結到另一等同重要主題—生物作用,也就是哪些生物在媒介溫室氣體的變動。解析這樣的目標,除了可以運用碳十三示蹤外,我們需要一些基本水質的特性,以進行現地樣本特徵的判定;我們也利用溶氧探針測量水中溶氧,以反映呼吸作用(消耗氧、產生二氧化碳)與光合作用(產生氧、消耗二氧化碳)的消長。

感謝政豪的照片


為了進行這樣的測量,我們使用為野外工作設計的多重感測器系統(包含溶氧探針與其他水質參數探針),同時測量現地的pH、導電度、溫度、溶氧(還有其他參數),讓我們可以快速了解水質的概況,以作為目標點位的判定。這次任務也測到一些我們非常不熟悉的水質特性,例如水溫常在零度,難怪幫忙採樣的手都凍僵了;導電度可低至 4 uS/cm,代表其內含離子量幾乎微不足道,比翡翠水庫的原水還要低50倍。

我們也嘗試利用另一款體積較小的溶氧探針,長時間置放於水體內,以測量該水體所代表生態系統的代謝速度與二氧化碳的淨通量。

這些儀器的使用是相對直覺,且在野外表現十分穩定,即使像我這種生手操作幾次後,都可以有相當的熟係度。最後,一樣要感謝這次所有團員現場的協助與實驗室成員事前的準備(特別是汭芬與蘆育對儀器的維護),讓儀器通過極地環境艱難的考驗,並順利完成測量。

20 次查看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關於 More than a WOW

11/30/23 隨著實驗室新網頁的建立,我打算將九月份寫的 More than a WOW 系列逐步納入。 這一系列的文章,主要為今年八月底至九月中,台大團隊在 Svalbard 與波蘭團隊合作探索極區環境變遷的過程中,對我產生的反思。我跟絕大多數人一樣,在飛機緩緩降落 Longyearbyen 的過程,目睹壯麗的冰川與地形變化,即不斷地發出讚歎之聲,其實對出生於亞熱帶的我,雖然待過美國東岸紐約

bottom of page